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历史屯留,屯留人看看屯留县域的变迁。

    信息发布者:申喜玲
    2018-12-15 20:52:24   转载

    《三国演义》开篇就是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。其实,不仅仅一个大的国家是这样,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也在不断的演绎着分分合合的剧目,而且巧合的是,屯留也曾“三分”呢。正是历史上屯留与周边几座县城几经分合,这才造成了古城村和西故县村的古屯留城之争,屯留与安泽的上党关之争,以及屯留人血统的汉狄之争等诸多争议。所以梳理一下屯留县域的分合及迁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。

          屯留县名起源于春秋时期赤狄的支属留吁。如果再往前追溯,还要述及他们的老祖先鬼方及鬼方的别部余无之戎。


      鬼方曾经是殷、周的强敌,在《易经》中就有殷商国君武丁以三年战争攻克鬼方的记载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中以周文王的口吻声讨商纣王,也用“覃及鬼方”指责其对外政策的错误。殷墟卜辞中众多的“鬼方”记载更说明了他们与殷商的频繁接触。王国维先生在《鬼方考》中指出鬼方就是后来春秋时出现的赤狄隗姓之国。如《周语》:“狄,隗姓也。”《左传·僖二十四》:“周襄王所立狄后为隗氏。”事实也证明当时的鬼方确曾活动在晋西南、晋东南地区。《竹书纪年》载:“太丁四年,周人伐余无之戎,克之。”所谓“余无之戎”就是居住在今余吾镇一带的鬼方后裔。

          据《左传》载记载,从前662年开始,狄人渐趋活跃起来,并不断南侵中原,取得连续胜利。前662年,“狄伐邢”。前660年,“狄天卫”。前650年,“狄灭温”。前636年,狄人又伐周襄王,襄王被迫逃出周都到郑国去躲避。面对狄人凌厉的攻势,齐桓公、晋文公首倡诸夏联合共抵御,勤王败狄,解除王室之难。


           随着中原各国对狄人的认识了解,又把他们分为赤狄、白狄、长狄等类别。赤狄尚红色,穿红衣,而白狄尚白色,穿白衣;长狄人的身材普遍较高大。

            当时晋国主要是面临赤狄的威胁;赤狄是晋国的近邻,又是文化程度高的族群,他们以所处的地域被分为东山皋落氏、留吁、潞氏、甲氏、铎辰等不同支属。其中的留吁就是古屯留。

    公元前594年,晋国借赤狄潞子国连续起反晋事端为由,历数其五大罪状,派大将荀林父伐灭潞子国。次年,晋将士会又攻入今屯留境内灭留吁,继灭甲氏、铎辰。从此,今屯留及上党地区始统归晋国版图。留吁被晋国占领后,晋人改称这里为“纯留”,这个地名始见于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。


          “纯”在当时有“大”、“善美”等含义,纯留一名可能是晋人对留吁景观赞美。古代“纯”还通“屯”,故纯留又作屯留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载:三家分晋后,晋公室又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。他们先是把晋国的末代君王安排到端氏居住,后来又把晋君迁到屯留,原文为“徙处屯留”。可见,“屯留”之名形成于春秋末战国初。

          西汉初,在战国屯留故城置屯留县,旧址在今屯留县南5公里古城村。同时在余无之戎故地置余吾县,两县隔绛河相望。东汉末,余吾县并入屯留县。 (张慧科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